封面.jpg

PS !! 我轉學到 銘傳建築 

2016.9.21 新增!!!!  我畢業了

現在是建築設計師,也會開始分享一些想法和實際案例,有空可以來我這坐坐聊聊天 ^^

更歡迎上了建築系之後遇到瓶頸的朋友們姊姊悶(哎呀呀我也是過來人阿),說來聽聽也許會豁然開朗喔 ! 

咱們建築路上見了- 各位建築人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< 以下 才是重點 >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>

目錄:

1. 序 – 我為什麼走建築
2. 自傳
3. 社團活動
4. 讀書計畫
5. 在校成績
6. 競賽成果
7. 成果作品
8. 拔 – 這不只是一本備審資料

序-我為什麼走建築

太多原因,驅使著我走上建築之路;從小,我就對空間特別有感覺,美術、工藝等手工技巧的東西我都能掌握得不錯。還記得小時候夢想特別多:畫圖畫得有心得,想當漫畫家;科展又得名,還是當科學家好了;「歐不,這東西怎那麼麻煩。」我想當發明家自己發明東西。這些夢想,上了國中,還沒什麼動搖到,一直到了高中,我才發現其實我並不適合。
結合種種原因,又經過種種過程,我愛上了設計,不管是手繪、電繪、電腦排版都讓我著迷。上了高中後,我開始清楚自己往後的路,設計是一個大目標,我在裏頭穿梭,直到我遇到了建築。
我記得,我永遠都記得,我是怎麼「恨」建築的。建築在我的回憶裡,我恨,很矛盾的,但我的確恨它入骨,但經過書籍了解後,我知道我恨的是建築物。
也許在大都市,無法輕易體會我的感覺 – 看著小時後嬉戲的田園綠地一片片消失,我咒罵著,但也只能低著頭罵給自己聽。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但我能確定,不是全因為雪隧,這是早有的預謀。一大片田園裡,一棟棟自稱農舍的建築物,正在腐蝕宜蘭的資產;一棟棟鑽建築法漏洞的小棟無用建築,正摧殘著純樸的心。我不懂那些生意人和外地人怎可以這麼殘酷?政府怎能那麼放縱?建築師又在做什麼?
直到我看了書(漢寶德 – 給年輕建築師的一封信),跟著宜青社採訪了許多成功之人,似乎成熟的思想告訴我,我要把自己投注在建築上,最根本的了解,才能將自己的想法更務實地傳出去。我有這方面的能力,又有興趣,所以我嚐試。
在我的想法中,任何建築都需要有蓋的原因,都需將原因設計在建築裡,所有的環境因素都是變因,這不是測量,而是感受,這才是建築。那些只為建地大小而琢磨,趴在電腦前畫出來的設計圖所建造的,我只願承認它是建築物。
那些農舍,看一眼就知,並沒有將環境因素投入設計裡,在大片的綠地裡只顯得刺眼、突出,這就讓我討厭,而且越來越多,我憤怒,開始懷念以前的綠地。
我會加油,在未來的這幾年努力。我等這時候已經很久了,我討厭像是同化的教育,高中生活壓抑著我,我正需要走出陰霾。

個人簡介:

姓名:尤耀鋒

來自:宜蘭

畢業於:宜蘭高中

個性:隨興、隨和、自我主義強烈

熱愛:設計、電影、音樂、旅行、學習技能

討厭:壓抑、限制、讀死書、一成不變

座右銘:走自己的藝術

夢想:讓台灣的建築登上世界舞台

對自己的期許:
希望能更了解自己,也更肯定自己的堅持,我一向走自己的風格,期待能領悟更深,創造人生的高峰。

目前技能:
手繪
CorelDRAW 12 (排版)
AutoCAD 2008 ( 2D、基礎3D )
Photoshop 6 ( 照片編輯˙繪圖 )
Lllustrator (簡易插畫)
國樂 ( 嗩吶 )

自傳:

追逐著那停留在空中的蜻蜓,是否時間從未走過?
-- 影響我最深的,是那片翠綠的稻田。

鄉下的氣味,至今仍然徘迴,舉手投足何時脫離了那一片綠野?小時候,我住在宜蘭鄉下,前院是條通往山上的小路,後院則是一片翠綠的稻田。說我是個道地的鄉下人,可一點也沒錯,在鄉下的生活,深深影響了我;雖然我並不純樸,但我試著表達出那種簡單,而這就是我對設計的感覺 - 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幾個簡單的幾何圖形,疊起了我對夢想的渴望;似乎鄉下的簡單生活,造就了現在的我。國小三年級時,我們家搬出了鄉下來到宜蘭市,小時後的我,對未知的未來不假思索,只困惑為什麼要換家,舊家不好嗎?而這也就像來到了一個新世界,許多事彷彿都重新開始。
我在家裡是老大,下面有著兩個弟弟,老媽在做就業服務站的服務員,老爸則是公務人員郵差,我家生活很安定平穩,平常大家也都是各做各的事,這種生活讓我可以擁有很多自己的時間,讓我能做自己的事情,並且安排自己的生活。

提起畫筆,試圖創造只屬於自己的世界。
-- 一本本的畫冊,這是我的世界。

國小時,電腦、電視在我家就像違禁品,更像是獎勵,只有在某些特定狀況下才得以使用,要說玩電腦遊戲,可是連想都別想,那時的我很困惑也很生氣,為什麼不能?但也很慶幸這樣的生活,讓我擁抱畫筆;一切一切的開始,就從那一張獎狀。
牆壁上的那一張繪畫獎狀,是我栽進繪畫的開始,而那一本本畫冊,拼湊起我的風格。我上過繪畫班,可是我討厭那種被人看著畫圖的感覺,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,畫出自己的東西,而在繪圖班,這就像是不允許的,老師又會不時的幫你補上一筆,我不甘被限制,也受不了被限制,我離開繪圖班,開始自己的畫圖生涯;真的離開了繪圖班,我才感覺我真的在畫圖 -畫自己的圖。
我的畫齡至今,至少有8年了,由一本本的畫冊,可以很清楚地發現我的改變,在畫圖的技巧上,我的進步是被肯定的,可是所畫出來的東西,我懷疑「進步」的定義,我能肯定的說,我正在流失些什麼,圖不再像從前一般簡單,思想複雜了起來,提起筆的幹勁越來越少,靈感缺缺,生活壓得我喘不過氣;我開始對生活叛逆,但我始終堅持自己的風格,我的風格就像我的第二生命,是生活的一個重要指標。

擁抱音樂,和大夥共同打拼的記憶。
-- 吹奏音樂,在大夥共同的世界裡快樂。

小學五年級,合唱團沒考上,卻因為直笛吹得不錯,被音樂老師引薦到國樂社,開始了我的音樂之路;音樂在我的生活裡,就像一個玩伴,我和它一同嬉戲,一同分享。
我學的樂器是嗩吶,在樂團中聲音是前幾名的大,大概只要有嗩吶的樂段,幾乎都是主旋律。從小學到高中,很慶幸的,我參加的樂團從未在縣賽中失利過,總是代表著宜蘭縣,參加全國的競賽;而且除了國小之外,咱們復興國中和宜蘭高中可是國樂界赫赫有名的強隊,在我參與的那幾屆,只得過一次第二名,其餘則全坐擁第一。
學音樂最快樂的就是過程,從一開始的拼拼湊湊,到最後的一曲到底;大家一同為比賽努力著、互相叮嚀著,直到最後的完美演出:大會報告中,宣布成績後的歡呼,共同的快樂,隨著音樂吶喊。

遊走在圖文之間,忙碌的社團生活。
-- 敲打著鍵盤,移動著滑鼠;我寫作,我排版,我做校刊。

剛上高中的第一年,第一次真正有選社團的感覺,以前總是因為有國樂技能,自動被歸為任務性(比賽)社團(國樂)的社員,經過同學的建議與慫恿,我選擇了宜青社(宜中青年文藝校刊編輯社簡稱)。
一開始以為,我會去當個插畫員,可是了解之後才發現,當插畫員的幾乎都是美術班成員,而組長(二年級的學長)又希望我能寫作,所以在社團的一開始,我一直都以寫作為主,也很慶幸,課外書讀得還算多,又經社團老師指點,我開始漸漸了解寫作,就像畫圖一樣,我愛上了寫出自己的想法。一直到高一快結束時的瘋狂趕稿,我才有機會拿起畫筆,和學長姐們一起追趕進度。
社團淹沒了我的高二,這句話可一點都不誇張;依照宜蘭高中的規定,高三生是沒有社團課的,所以學長姐們必須舉行幹部選舉並且進行交接,經過一番既定過程,我成了宜青社的主編。當上主編後,生活開始有了改變,也對原本無聊至極的生活,注入了新的活力:和各幹部、組長們討論校刊,我學會與意見不同的人溝通;統整大家的稿子,我學會如何在顧及整體上取捨;編排整本校刊,我學會了如何使用CorelDRAW 12 - 這是我最驕傲的,這更是宜中校刊有史以來第一次以排版程式編輯校刊。
雖然因為這樣我拋棄了名義上最重要的課業,但我卻一點都不後悔,我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,讓我學習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和更務實的能力。

家扶中心,心與心的0距離
--真正的開心,是看著小朋友笑。

開心在生活裡也許很重要,但如何開心,卻是個大難題。我在家扶中心裡,用心與心摩擦的溫暖,使嘴角上揚。一樣是笑,微笑、傻笑、大笑…,我在受助小朋友的笑容裡,看到了不同以往的笑 - 那是依靠。
高二中,我參加了家扶中心展愛隊,目前更是展愛隊裡的幹部一員,固定集會討論著團隊裡的大小事項。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是於暑假期間的課輔活動,為受助小朋友一對一輔導課業,我負責的是一位剛要升小學的小男生,所教的是所有知識的基礎:加減乘除、ㄅㄆㄇㄈ,看似簡單,但要如何教學卻是個大問題,要讓小朋友乖乖待在座位上,更是天大的難題;經過家扶老師的指導和經驗的漸漸累積,慢慢地我摸清楚了和小朋友相處的方法和教學的技巧,而小朋友最開心的笑容,則是我教學的動力。
小朋友的笑容,非常之窩心,幾乎讓我毫無顧慮的付出了。我教的那位小朋友,對課本興趣缺缺,要他寫功課,更是倔起了嘴臉,一副不願意又不知怎麼說出口的可愛模樣,小手握著鉛筆,還不時的斜眼看我,眼裡盡是委屈。有時候還跟我鬧起了彆扭,弄得我還真不知所措,還好經過一陣冷戰之後,就像沒發生任何事一樣,我們依舊打打鬧鬧。教學之餘,我提起筆在白紙上塗鴉,他好奇地看著我畫,他最喜歡叫我畫機器人了,在我畫的同時,他還會不時的糾正我,最後我乾脆讓他畫,塗塗抹抹,雖然我看不懂他在畫什麼,但他指著畫訴說畫裡的故事,口沫橫飛,比手畫腳,跟著他一同笑,跟著故事一同皺眉頭,我開心,他更開心。
心與心的悸動,我似乎能接觸到他的思想,小朋友單純的思想,在眼角之間,透露著單純的訊息,能輕易的感受到,沒有作做,擺在眼前的是最珍貴的感動。所有感覺回到最初,彷彿什麼都不重要了,生活裡汲汲營營的是什麼?捲在一起的毛線,總有個頭跟尾,簡單的開端,沒有炫麗的結尾,這使我聯想到原研哉的再次設計理論 : 回到最初,直接傳達的感受,才是最真實的。我希望我的建築也是如此,雖然我還不懂,但這將是我努力的目標。

尤耀鋒,對,我就是尤耀鋒。
-- 我走自己的藝術。

國中時,課業、音樂、美術甚至是體育我都不輸他人,興趣更是廣泛,我始終在摸索自己,一直到了高中,才似乎從自滿的水潭中被用力拉起,我震驚、錯愕,原來我只不過是有點厲害而已。
假如說狂妄是我國中的寫照,那高中我則是徹底的迷惘;我懷疑自己的能力,我排斥高中課業,我對生活沒有感覺,當然,沒有靈感我是不動畫筆的。渾渾噩噩,我像行屍走肉,往學校走去,往家裡走回,一樣的空氣,一樣的視野,一樣的心情,不一樣的自己。
始終堅持自己是對的,這使我更加憤怒;那些過往,那些榮耀,成了別人口中像是對我施展的壓力,我壓抑著自己,似乎要在前三名的位置上,我才是那個尤耀鋒。
對,沒錯,我一直都是那個尤耀鋒,但我想不透,為什麼自己要是那個尤耀鋒;直到我說服自己 - 這就是我,當我在我的網誌上打上:「我走自己的藝術。」的同時,我下定決心,我要用我自己的方式,走自己的藝術。
追逐的那個殘影,一直都是我追不上的理想;舉起雙手,我打個叉,那只不過是別人眼中的自己,而我太在意別人對我的眼光。我開始循著自己,在自己能力可及之下,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,我用隨興的態度過生活,簡單的說,就是很叛逆的生活。
很慶幸,我能當上校刊社的主編,我採訪了許多成功的人,其中賴青松穀東和林憲慶建築師更是深深的影響了我的思想:
賴青松先生,是個佃農,卻有日本碩士學位,最高曾任總經理,擁有人人稱羨的社經地位和富裕生活,可是他捨棄了這一切,回到宜蘭鄉下,只為追尋一個他所嚮往的田園生活,他創建穀東俱樂部,他讓都市人感受下田的樂趣。
林憲慶建築師,他的發想之島-浮線民宿-從水裡長出來的建築,令人為之驚艷;但這背後的辛酸血史,才更令我詫異,原來這座建築,是他用全身財產貸款了200萬興建而成,我為他的勇氣震驚,他卻只是說說笑笑帶過。
原來人生可以這樣過,在台灣這種社會裡,彷彿大家都一味的朝著所謂流行前進,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發自內心,但就我來說,這就像是在下班時間搭著台北捷運,人群像是機器一般,自動被往前推進,不知不覺,就上了樓梯。
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,也許這就是我喜歡建築的原因,我希望能有人經由我的建築感受我的想法,雖然建築的形式有很多種,但誰說住宅只能長得像窗外那樣,我要用建築訴說自己,讓在裡面的人能感受到些許的不同,我走自己的藝術,永遠不會改變。

社團活動:

 


很奇怪的,我在高中有兩個社團身分,而且性質完全不同,一個是國樂社,一個是宜青社。

國樂社是屬於地下社員,我和一般社員沒什麼不同,同樣接受演出,參與比賽,唯一的不同,就是社團活動時間不用出現。我用午休的時間練習,因有底子,到還跟得上大家的腳步。我們一年有三次的重大活動,兩次比賽加上一次的演出。

宜青社,原名宜中青年文藝校刊編輯社,簡單的說,就是負責製作校刊的社團,我從一般的社員開始,在美編和執編之間徘徊。在二年級時,成為了社團幹部-主編,我編輯、寫作、排版、又畫插畫,想到最後完稿前的那種瘋狂趕稿,終於能體會學長的那種感覺:
「什麼!模擬考退步快一百名?」喔、不,我可沒那麼多的空間可以退,還好我只退步了20幾名,不過還是很爛就是了。
永遠記得,我和其他幹部們是如何相處的;起初,大家可能因為還不是很熟,我提的意見大多都會被採用,可是一段時間後,漸漸的有雜音出現,從私底下慢慢演變到檯面上,我是個不願爭吵,卻又放不下己見的人,各有各的堅持之間,我一下進一下退,搞得自己都快精神分裂了,不過該慶幸的是,大家都真的很為校刊著想,同樣的為校刊好,以至於整體走向還不到分裂的地步。
在這次的校刊編輯中,因為討厭死死板板的word編排,我自己摸索了CorelDRAW 12,也因為這樣,這本校刊內的所有東西,除少部分的照片屬於網路上之外,所有插圖、色塊、文字都屬我們原創,而排版,整本144頁,有104頁是我排的。
全宜中最忙碌的三個社團:管樂社、國樂社、宜青社,我一個人就包辦了兩個,而我又是最累的三類組,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,但是代價卻不小;至今,我只會最普通的猜硬幣式機率,排列組合略懂,統計?那什麼啊…
我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影響我的建築之路,我只知道我會為我自己的理想付出,付出到忘我的境界,在摸索CorelDRAW 12 的那段期間,一樣一天睡滿八個小時,只是有五個小時在學校座位上趴著,其他的三個小時,還不一定睡的完整。也因如此,我成績直落,又跟家人吵翻了天,但最重要的是-我們做出了心裡的那本校刊,雖然仍是留下了一些遺憾,但那種感動,刻苦銘心。

讀書計畫:

 

 

 

--寫讀書計畫幹嘛,我想寫生涯規劃,寫夢想。


讀書計畫?說到讀書計畫,一種不切實際的感覺又浮了上來,我不擅長用假象的感覺做文章,所以我照感覺寫讀書計畫,很簡單,這計畫將從今天開始,從打完這篇的第一秒開始,我不敢保證什麼長篇大論,但我說到做到,我會用實質東西來貫徹自己,而不是荒唐的訴說未來。

現在是三月二十一號晚間十一時二十二分

在我上大學前:
1. 旅行。
2. 手繪。
3. 看想看的書。
4. 感覺世界。
這計畫並不抽象,而是我早想做的,只是從沒有允諾自己,這是一個開始,至少讓我在上大學前能做些什麼;我不規畫內容,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個性,隨興,不停的更新、變動,這才是我要的;圖就是圖,就算只是一撇。文章就是文章,就算只是極短篇。而書就是書,不管是不是漫畫書。

近程、中程、遠程?看到這些,我笑了,為什麼要提早設定人生?我只有現在、現在、還是現在。沒到當下,我無法想像我會怎麼做,而又做出什麼事情,就像是要上高中前,曾經自滿的為自己想像了順暢的一條路,誰知後來走的那樣坎坷,跟自己原先計畫的完全不同調,但我並不後悔,這是過去,我還有現在。

沒有近程,現在三月二十一號十一點五十三分;沒有中程,我只有過程;沒有遠程,我有夢想,我有看似可笑的理念、微小的自己和毫不猶豫下標題的勇氣:

我的夢想

在誠品,不知道宜蘭誠品是不是書不夠多,三個屬於建築類別的櫃子,來來回回翻了不知幾回,大同小異的介紹,甚至連圖片都一模一樣,我懷疑作者是不是真的去看過那些知名建築,還是從「書」上讀來的。我想找有關台灣的建築,翻了許多本,一樣的圖片,差不多的內容,就連建築師大部分都是從國外來的,雖然有些書籍不錯,但我還是難掩失望。
我想建造屬於台灣自己的建築,但我最想做的,是改變台灣建築現有的風氣,雖然我還不了解,但從書籍裡、網路上、採訪中、感覺間,我知道了一些事情,台灣環境有太多無謂的流行、私下的官方手法和無法應映局勢的法律,最重要的,文化感低落,我想改變。
真正美的東西,背後一定有強大的文化底基和廣大的認同,不然就會像炫麗的煙火,一瞬間的美麗。而在台灣,長遠的計畫並不多見,反而像是在推銷政績一般,錢像煙火一樣,灑在瞬間的火花上。
我們建築需要被認同,就要從大眾開始改變,不然永遠就是外國人、留學生、那些前幾名大學出來的人較厲害,存在成見的社會,真正有實力的人只會被埋沒。
這是我的想法,因我還不是真正了解,所以也只是一個思想,能被改變的思想;我會努力,朝自己的想法前進,不管以後如何改變,我的夢想,是每天的讀書計畫。

現在時刻,三月二十二號零點十三分,計畫從現在開始…






續增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我隨興寫

大家隨興看

@@"

不過我能肯定

這是我心底的聲音

 

 

-鋒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建築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3) 人氣()